安徽女子两次骗婚拒退41万彩礼,执行现场嚣张谩骂,结局大快人心
原标题:安徽女子两次骗婚拒退41万彩礼,执行现场嚣张谩骂,结局大快人心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在相亲中,高价彩礼是让很多单身男青年望而却步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是很好的家庭里。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结婚这件事情上劳心费力,在彩礼上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拿出,为的便是让孩子去组建自己的家庭。但有些人盯上了这一笔笔的彩礼钱,而结婚也只是他们拿来赚钱的工具。
1月28日,距离过年也没多少天的时间了,而在这一天,一名女子被带进了看守所,在那里度过了特殊的春节。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其自身贪恋彩礼,在法院判决之后拒不退还不当得利,最终给自己酿下的苦果。

在安徽宿州萧县,这名女子带着自己21岁的女儿和单身男青年进行相亲,最终她的女儿和一位男子互生好感。在之后,这名男子就和女孩有了结婚的打算,在支付了彩礼等财物后,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随后他便和女孩举办了婚礼,迈入了婚姻的殿堂。而这幸福的一幕没有持续多久,就有两家人找上了门,要求这个女孩将他们给出的彩礼钱退还出来。
原来,这名只有21岁的女孩并不是第一次结婚,在和现任丈夫完婚之前,她还有过两段婚姻关系。只不过,之前的两次都没有和男方去办理结婚登记的手续,所以在办理结婚登记时,这名女孩还是“头婚”,而他们一家也为此支付了不少的彩礼钱。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女孩的前两任丈夫的家庭情况都不算太好,而且在小县城生活,家底也不是很厚实。所以在孩子成婚问题上,只要女方愿意嫁过来,在彩礼的问题上男方的家人也是尽量答应。

于是,女孩在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拿到了男方给出的彩礼后,没过多久就不再谈结婚的事,在这期间,女孩的第一任丈夫都没有和她同居生活过,更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这段婚姻关系无疾而终了。而女孩的第二任丈夫在给出彩礼后,两人如期举行了婚礼仪式,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在女孩和男方同居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离开了这个家庭。
在女孩拿到第三任丈夫给出的彩礼钱后,便和对方办理了结婚登记,在举办了婚礼后成为了一对夫妻。
在女孩的前两次结婚中,他们一家从两个男方家庭手中拿到了41万余元的彩礼钱,但并没有和男方办理结婚登记,而这两个男方家庭也不会善罢甘休。在女孩和第三任结婚不久后,他们便将母女二人告上了法庭,要求这母女二人将之前拿到的彩礼钱退还给他们。

在《民法典》的第一千零四十二条中就明确规定到: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婚姻是让两个适龄的单身青年拥有属于自己幸福家庭的事情,而不是坐地起价向他人索要高价彩礼的条件和交易。母女二人借婚姻为由向这两个家庭索要彩礼,但又不去办理结婚登记,那么这两段婚姻关系便不受法律保护。
在《民法典》中,婚姻前男方给予女方彩礼,若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便可以向法院申请,要求女方将彩礼退还给他们。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在女孩的前两段婚姻关系中,她都没有和男方去办理结婚登记,属于需要向男方退还彩礼的第一种情况。同时在给出彩礼后,也让男方家庭在生活上出现了困难,那么即使女方和男方办理了结婚登记,在男方提出诉讼离婚时,也可以要求对方将彩礼钱进行退还,解决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问题,更别说这名女孩并没有和前两任丈夫办理结婚登记。

因此,法院在经过审理之后决定,母女二人需要将之前索要的41万余元彩礼钱分别退还给两个家庭。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女方母亲的抵抗,拒绝退还41万元的彩礼钱。不仅如此,在面对要求她执行法院判决结果的干警时,她嚣张的说道“还说什么法律,你什么法律?”,拒绝执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最终,在将其带走后,她便受到了司法拘留15天的处罚结果,而这一种处罚方式是可以被重复使用的。在拘留期满后还如此抵抗法院执法时,那么法院就可以再一次对其处以15日的司法拘留。

除此之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超过一年的话,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那时,法院便可以依法通过拍卖、变卖、扣押其名下的财产,冻结银行账户等方式,对其进行强制执行。
而面对她的这一行为,法律上便有规定,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其有能力履行法律责任时,不去执行,通过各种方式去抵抗,拒绝时,当其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便会涉嫌刑事犯罪,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