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河南老太坠入30米深井,井底还有群蛇游蹿,后来怎么样了?
在农村地里面经常会有一些水井,来帮助农作物浇水使用,几乎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出现一口井,有的会被遮盖有的是直接敞开。
可是时间一长,这口井就会被荒废,这一荒废,许多杂草和树叶都会出现在井边,渐渐地一口井就会变成可怕的陷阱。
2006年河南的一位老太太,在地里面捡玉米,谁曾想一个不注意就发生了意外,老太太和一包玉米全掉入了深井里面。
经过测量这口井有30米之深,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在这个高度摔下去,很难有人能存活下来。
报警后发现井底不仅有废水,还有几条蛇在徘徊,老太太的性命可以说命悬一线,她能顺利出来吗?
意外坠井
这是发生在2006年9月14日,这个季节对于农村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地里忙活。
有的家里面种的多就用机器,有的家里种的少就是人工收割,可是大家都知道机器收割的快是快,可是它会遗留很多,特别的浪费。
也就是这个原因,一位名叫张云英的老人看不过去了,这也太浪费了吧,就算这些玉米不太好了,那也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啊。
把这些捡回家,喂喂鸡喂喂猪也是好的,老太太已经79岁了,这个年龄的她行动不是很方便,可是她还不想让粮食浪费。
老太太拿着一个麻袋就去地里,开始寻摸这些玉米粒和玉米棒子,可能捡过的大家都知道,地上玉米虽然有很多,但都藏在秸秆里面。
是需要一点一点低头翻找的,老太太没有多想,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捡,很快麻袋渐渐就满了起来,本来古稀年纪的老太行动就不便。
一袋子玉米更是压得她寸步难行,没办法她只好一点一点挪,结果一个不小心连人带玉米掉进了深井里面。
荒废的井口乱七八糟的根本看不出来,最可怕的是洞口小,而且特别的深,也就是这个原因,求救声特别的小,很难传出去。
幸好在这个危险的时候,同村的人也在地里面忙活,因为没有注意到老太太,只是听到了一声闷响,这样的声音根本不会有人在乎。
同村的男子名叫王玉军,他听到声音后继续干活,可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若有若无的求救声,这个声音又熟悉又陌生。
越听这声他心中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他壮着胆子寻找声音的来源,渐渐地他就看到了那口枯井。
同村人发现坠井 报警救援
走到井口的时候,声音越来越明亮,此时的他确信有人坠井了,30米深井什么都看不到,里面除了一片漆黑什么都没有。
幸好他在井口进行了回应,得知井底的老太太就是同村的张云英,王玉军此刻立马找人救出老太太,并且迅速通知了她的家人。
看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束手无策,幸好王玉军在通知她家人的时候,意识到了危险立即报了警,得知这种情况之后,立即通知了救援大队。
几分钟后救援队伍纷纷到了现场,为了能够更好地救援,救援人员对井口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得知所有情况才能展开救援,还能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经过测算后发现,这口井长度虽然有30米,但是在水下还有好几米的深度,老太太没有受到生命危险,完全是因为井的构造独特。
一般像这种井的直径也就是七八十公分左右,虽然井口不大,但是用于浇灌农村足够了。
当然这只是机井的一个独特方式,最主要的还是井体整体的设计,它是外宽内窄的造型,就跟漏斗一样,越到里面越窄。
也就是这个造型的原因,才没有让老太太完全掉在井底,捡回来一条命。
这样的建造当然是有利就有弊,救援人员在营救的时候,想让她自己将救援绳套在身上,然后再用起重机将她给拉上来。
可是由于井底相隔地面太远,沟通非常的不便,而且老太太也因为井内的黑暗慌张,根本顾不上救援人员的指挥,抓住绳子就让救援拉她出来。
双手拉住绳子将她拉出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或许可以,可是对于79岁的老太太来说,那根本不可能,就算她有这样的臂力,也不可能坚持到出井口。
如果在救援期间,她因为种种原因脱手了,那么她将会永远地离开人世,所以这个救援根本不可行。
救援难度增加 井里有蛇游蹿
既然这样的方法不可行,那就只要用另一个方法,让救援人员下去解救被困人员,这个方法虽说是老方法,但的确是个好方法。
此时老人已经在井里呆了将近20分钟了,情况十分危险,在加上她本身担惊受怕的,死亡在一逐渐地向她逼近。
因为井口的尺寸比较小,在选择救援人员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因为身材魁梧健壮的人,根本下不去,就算下去也无法完成施救。
还得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他下去的时候能够安抚老人的心情,很快经过排查一名名为刘晓静的战士显露了出来。
在他身上几乎所有的优点都占有,刘晓静穿上救援服,带着大家的希望,开始准备往井里救人。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救援人员给老人准备的腰带,都是穿着两根的绳子,本以为刘晓静顺利下去之后,就能将老人给带上来。
可是当他接近老人的时候,张云英双手直接抓住了他的他腿,这个动作可把刘晓静吓坏了。
但有过救援经验的刘晓静,很快就明白了老人的意图,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大脑会将求生欲望发挥到最强烈,只要有生的希望,就会死死的抓住。
虽然救援人员都理解她这样的行为,可是这样会严重影响救援,刘晓静为了平复她的心情,反复地和她沟通,每一次对话都会说五次以上。
终于在刘晓静的沟通下,老人松开了死死抓住他的手,就在大家皆大欢喜的时候,准备营救老人的时候,阻碍再次出现。
由于井内的空间太小,而且越到里面越窄,刘晓静无法和老人同一平面,只能在老人的上方,这样一来就无法帮助她系腰带,井底救援的再次增加了难度。
刘晓静救援观察周边的情况,接着头盔上的照明灯,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在水里面居然有四五条鲜艳颜色的蛇,在里面四处游蹿。
这一幕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大家更是心知肚明。
吸引蛇的注意 帮助老人绑上绳索
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伤害,可是颜色鲜亮的蛇不同,而且还是生活在水中,很有可能这是一群毒蛇。
就算历经多场救援的刘晓静,看到这画面不免心中一惊,此时他也不敢提醒老太太,只能用言语安抚她尽量不要动,避免惊倒它们。
如果让老太太发现这么多蛇,咬不咬人先放在一边,把老人吓坏了,那么救援工作更加难以进行,一旦引起心脏病之类的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刘晓静很快就将井里的问题,告知给了在井上的指挥员刘爱军,一个在井上一个在井下,指挥员也无法判定里面是什么情况。
里面的蛇有毒没毒更是无从得知,刘爱军此时心里明白,除了老太太的心态需要稳定,刘晓静同样需要他的支持。
为了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刘爱军告诉刘晓静,不要怕,在濮阳没有毒蛇全是草蛇,它们是没有毒的。
稳住刘晓静之后,并提醒他不要随便动,一旦激起蛇的攻击欲望,那情况将会变成十分危险,年轻力壮的刘晓静能够抗住,年迈的老人怕是不能承受。
时间在流失,情况非常危险,老人也因为体力透支有些昏迷,刘晓静一直在尝试和她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她打起精神。
而且这时的蛇也在他的身旁不停游动,离着他们越来越近,刘晓静此时顾不上害怕,必须要将救援任务进行到底。
指挥员刘爱军决定让刘晓静指挥老太太,自己给自己绑上救援绳,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太大动静,才能不会引起蛇的注意力。
就这样刘晓静一边用灯光吸引蛇的注意,一边通过言语来教老太太,平时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情,足足花费了五分钟才完成。
确定好绳索之后,刘晓静开始通知井上的战友开始救援,很快刘晓静就被战友轻松拉出了井外,在救援的时候还不忘跟老人进行沟通。
老人被救出 身上没有伤痕
救援战士几个人来回地换着滑轮,老太太刚被拉出水面,刘晓静就发现了不对劲,由于求生欲望太强了,老太太将手抬起来抓的绳子,并且伸过了头顶。
如果以这样的角度进行救援的话,很有可能腰带会顺着胳膊滑落,那样的会更加危险,避免发生意外,之后将老太太再次放回原位。
这就意味着老太太会再次回到水里,蛇也会同样在老太太身边徘徊,不得已刘晓静只能再次回到井底,手把手教老太太怎么做。
把胳膊往下压加紧腰带,双手抓着胸前的绳子,而不上抓头上的绳子,在救援人员拉的时候, 双手要用上力气,使劲地往下压。
刘晓静一边教老太太救援,一边安抚她的情绪,这一次绝对不能失败,必须要成功,如果再次失败,老太太的身体不仅受不了,井里的蛇也会被激动。
在救援的时候,战士们奋力的往上拉,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很焦急,很害怕老人坚持不住,只能快速的将老人救出来,才能脱离危险。
终于在几人轮番的救援下,老太太成功被救出,在一旁等待多时的急救人员,立马上前检查她的身体有没有受伤。
尤其是没有被蛇咬伤的情况,在确定完全没有的时候,这才方向的将她送去医院,身上除了点擦伤身体并没有大碍。
这简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只需要在医院进行仔细的检查之后,就能回家调养生息,就是这段时间的经历,估计把老太太吓得不轻吧。
蛇到底有没有毒性?
可是井里明明有那么多条蛇,在老太太身边游蹿,为什么这些蛇没有攻击他们呢?
这些蛇究竟是什么样的蛇,有没有毒性呢?
经过专家调查发现,这些蛇其实就是北方普通的草蛇,本身是没有任何毒性的,由于天气干旱,它们喜欢在水旁边生存,因此发现了这口井。
不知道怎么就掉在了里面,再想出来就出不来了,比较深度将近30米的水晶,想出来怕是没那么简单啊。
由于常年不见阳光,一直都在阴暗的角落生长,蛇身上的颜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这些蛇只是普通的蛇,只是长相令人害怕而已。
老太太身上没有伤痕也就证明这一点,这些蛇不咬人,也没有毒性。
原来这一切都被刘爱军说准了,本来是个安慰的话语,没想到还成真了,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这里的蛇没有毒性,并不代表其它地方的蛇没有毒性,大家平时见到鲜艳的蛇,一定要躲远一点,千万不要和它们发生冲突。
因为一旦被蛇咬一口,那将会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如果真遇上毒蛇的话,死亡率是极高的,而且抗毒血清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的。
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后果可想而知。
再一次对救援战士致敬,由衷地祝愿每一位战士,都能平安归来。
希望大家不要在不熟悉的地方活动,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报警,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