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残疾男孩,汶川地震中四次捐款感动全国,如今靠双手改变命运
2008年5月,广州市区,“汶川灾区”红十字募捐地点前。
一个双腿畸形、极度瘦弱的男孩,用双手拖动身体,艰难地爬到捐募箱前,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皱巴巴的纸币,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惊讶、感动、敬佩……”人们将各种目光投向男孩,似乎想要知道他这么做的原因。
他叫龚忠诚,一个在广州乞讨为生的河南男孩。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残疾男孩为灾区捐款的消息,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许多媒体也相继对他的故事进行发掘报道。
这一年,无数人被龚忠诚的善举所感动,也为他的经历感到心酸。
龚忠诚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突发的高烧,命运骤变
1990年,龚忠诚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他的降生让父母欣喜不已。
命运的大起大落从来都是身不由己,年幼的龚忠诚还没来得及清楚认识这个世界,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磨难。
1岁那年,龚忠诚突然发起了高烧,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到大医院检查的费用,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龚忠诚,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在病魔的摧残下,他的双腿逐渐退化,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在掐断龚忠诚美好未来的同时,也让他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打击,对儿子心怀愧疚的龚母,更是因此一病不起,最终在龚忠诚6岁那年撒手人寰。
母亲去世后,本就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养活一双儿女,龚忠诚的父亲只得没日没夜地工作,干农活、打散工、甚至捡废品,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他都愿意去做。
然而,对于嗷嗷待哺的一家三口来说,这样的收入还是太少了。
病魔是一把双刃剑,剥夺龚忠诚的未来,也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早熟,看着被生活压弯了腰的父亲,龚忠诚心疼不已,恨不得自己能替父亲分担压力。
为了给儿女们一个好的生活,2004年,龚忠诚的父亲和几个老乡一起到广州打工,放心不下的龚忠诚,也随父亲来到了广州。
龚忠诚原想在广州找一份工作,哪怕月薪几百块也好,只要减轻家庭压力就行,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没有学历、双腿残疾的他,连一份洗碗的工作都找不到。
偌大的广州,龚忠诚和父亲住在只有几平米的出租房内相依为命,父亲负责工作赚钱,他则在家做家务,照顾父亲的生活。
龚忠诚也曾感到绝望和沮丧,他一度认为自己的人生会就此在黑暗中度过,可一想到含辛茹苦的父亲、远在家乡的妹妹,龚忠诚的心中就燃起了希望,他暗暗告诉自己:“不能一直成为父亲的负担,更不能因此连累妹妹未来的生活。”
亲情,是照亮龚忠诚内心的希望,支撑着他在绝望中勇敢前行。
一次偶然中,龚忠诚看到大街上有人在乞讨,由此萌生了乞讨为生的想法,一开始,父亲并不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但龚忠诚却说:“爸,妹妹读书还需要很多钱,我不能一直这样颓废下去”。
拗不过儿子的龚父,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就这样,十来岁的龚忠诚过上了乞讨为业的生活,这份工作虽然不体面,但多少能解决他的温饱问题,如果有剩余的钱,龚忠诚都会将其交给父亲,作为妹妹读书的费用。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尽管疾病剥夺了龚忠诚健全的身体,但在生活面前,他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坚强到一定程度时,连上天都会为之感动,就在龚忠诚以为自己的人生将一直乞讨下去时,转机出现了。
4次捐款,感人肺腑
2008年5月12日,地震突然降临汶川,许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来自全国各地的武警官兵、搜救人员、医生护士纷纷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救援。
那天,龚忠诚如往常般在街上乞讨,通过街边电视剧了解到汶川地震的爆发,看着深陷水深火热的汶川人民,他的心里顿时感到痛苦不已。
虽然身陷困境,但龚忠诚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的向往。他想,如果没有那场疾病,或许自己也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或警察,哪怕是作为一个健全的普通人,都能够和新闻里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到灾区救人的社会人生一样,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然而,对如今的龚忠诚而言,这些却都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他的悲痛既是来源于对灾区人民受苦受难的感同身受,也是出于对自身无法帮助他人的羞愧。
“平时我在乞讨,都有那么多人捐钱给我,如今别人有困难,我也不能视若无睹”,一想到自己平日里接受别人的帮助,龚忠诚倍感悲伤,渐渐地,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就算我不能到灾区现场救人,也要竭尽所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那一天,龚忠诚破天荒地没有将乞讨来的钱交给父亲,他拖着沉重的身躯,一步步爬到“汶川灾区”红十字捐募地点前,从口袋中掏出皱巴巴的纸币,用力放进了募捐箱中。
在龚忠诚以往的生命里,他一直是别人帮助的对象,如今,这是他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这一幕不仅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也证明了即使在残酷的命运下,龚忠诚都不曾忘记内心的善良。
但这仅仅是开始,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龚忠诚都会在准时出现捐募箱前,将自己一天乞讨来的收入捐出去,整整4次,他一共捐了185元。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这185元只不过是一顿饭钱,但对于龚忠诚来说,这却是他对汶川人民所能做出的最大帮助。
“善良不分贵贱”,龚忠诚多次募捐的行为被人拍了下来,并迅速走红全网,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很多人甚至称他为“义乞”。
在互联网的传播下,许多媒体也开始注意到这个不幸且善良的男孩,几经周转,广州日报的记者最终在广州市区的街头找到了龚忠诚,而他那不为人知的心酸过往,也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当被问到“为什么自己明明过得这么艰难,却还义无反顾给灾区捐款”时,龚忠诚平静地说:“我以前过得很难,但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现在有人过得比我更难,我帮助他们是应该的。”
即使人们不曾把帮助龚忠诚的事情放在心上,但他却始终牢牢记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此难得可贵的品质,怎能叫人不感动?
龚忠诚就像一道光,在被社会善良照射的同时,又将希望传递给了他人。
出乎意料的请求
社会是一面镜子,不曾辜负它的人,自然也不会被它辜负。
龚忠诚捐款的行为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在他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募捐地点,为帮助汶川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善良之人被以善良报之,彼时,政府工作人员找到了龚忠诚,为他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物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找上门,想要帮助他走出困境。
不可否认,这是龚忠诚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面对人们善意的帮助,只要他的要求不太过分,众人都会想办法帮他实现,然而,在如此难得的机会面前,龚忠诚却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请求:“我想靠双手养活自己。”
这个心愿看似简单,但对于龚忠诚这样的重度残疾人士来说,却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人们为他的请求犯难时,希望出现了。
广州一家凉茶公司的老板黄振龙,在听说龚忠诚的事迹后感动不已,决定帮助这个命运坎坷却心怀善良的孩子,黄振龙思考许久,找人联系到龚忠诚,并将自己在广州的一家凉茶铺的3年经营权赠送给了他。
除此之外,在考虑到龚忠诚没有经商经验后,黄振龙还派出公司高层担任他经营店铺的指导,并许诺为他提供第一年经营的最低收入保障。
人往往就是这样,不怕吃苦,就怕没有希望,有了希望的日子,就算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充满活力。
面对凉茶铺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龚忠诚显得格外珍惜,虽然身体不便,但他依旧奉行凡事亲力亲为,不管店铺的生意再忙再累,他都不曾抱怨过一句,有时志愿者到店里帮忙,龚忠诚都会对他们真挚说上一句“谢谢”。
漫天的乌云缓缓散开,阳光照耀在龚忠诚的脸上,温暖而幸福。
龚忠诚始终没有忘记善良的本性,每到炎炎夏日,他就会经常请路过的老人和环卫工人免费喝凉茶,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情。
与其说是众人的帮助改变了他的命运,倒不如说是龚忠诚内心的善良,为他自己创造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冰冷,但熬过这场黑暗的花儿,也会开得格外惊艳动人。
新的未来,再度抉择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若非生活所迫,谁又愿意放下尊严一直接受别人的施舍。
安逸的生活并没有抹平龚忠诚的尊严,即使如今生活稳定,但他依旧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3年的凉茶经营生活对龚忠诚的帮助是巨大的,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但学到了很多工作经验,也攒下了一些钱。
但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凉茶经营权到期后,龚忠诚不得不面对人生的下一步,事实上,他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接受别人帮助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一份工作。
有人视苦难为猛兽,也有人将苦难看成磨砺,而龚忠诚恰恰是后者,在他看来,即使失去双腿、无法正常行走,但只要双手还在,一切就皆有可能。
思虑许久,龚忠诚最终选择了手机维修的工作,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份工作颇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但在考虑了自身的条件后,他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2012年,龚忠诚拿出5000块钱积蓄报名了一家手机维修学习机构,面对新的未来,他的内心有过紧张,也有过期望,但唯独没有畏惧。
失而复得的东西,就连小孩子也懂得格外珍惜,更何况是一个成年人。
在培训班里,龚忠诚永远是最上进的一个学生,他刻苦学习,仔细分析手机维修的每一个步骤,获得老师们的好评。
那是一间很小的店铺,却占据了龚忠诚的整个人生,从乞讨为生到真正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他的这段经历,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改命史”。
外界曾赋予龚忠诚很多标签,如“义乞”、“不幸的人”,但事实上,他的人生远比人们口中的故事来得更精彩。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在不幸中逆风翻盘的人固然罕见,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龚忠诚身上那种善良的体现,在这个人人自顾不暇的时代,他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与人为善。”
“纵然命运残忍,也要对世界心怀善意”,这句话在龚忠诚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世界也不曾辜负龚忠诚的这份善意,以各种关爱回馈给他。
传奇的每一步,与人为善
善良的微笑,总是那样迷人。
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并非龚忠诚的终点,他依旧时刻记得人们对自己的帮助,随着准备将这份善良回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
手机店开张之后,龚忠诚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在他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懂得如何使用手机的老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龚忠诚都会耐心给老人们讲解,有时处理一些手机上的小毛病,他也分文不收。
除此之外,龚忠诚还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担任志愿者,闲暇之余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助更多的人。
谈及加入志愿者这件事,龚忠诚说:“我希望用自己的举动,让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残疾人,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帮助到更多残疾人士。”
龚忠诚的每一步都堪称精彩,这份精彩,来自于他内心的善良,面对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
从某种层面来说,龚忠诚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残疾人改变命运的事迹”,它更体现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所需要的情感温度。
人们常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毙于风雪”,换个角度来说,善良就像一束火苗,需要每一个人为其不断添柴加火,才能不断壮大。
当初人们的帮助,让龚忠诚心怀善意,他将这份善意化为对汶川灾区人们的爱意,最终,这份爱意也感动了众人,成为龚忠诚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啄一饮,皆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苦难只是一时的,我们始终要相信,纵然社会上仍有阴暗的角落,但绝大部分地方都是阳光普照,我们对他人的善良,最终也会以某种方式回馈到我们身上。
就像龚忠诚那样,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逐渐从一个弱者成长为靠双手扎根社会的独立的成年人。
“与人为善,共建美好家园”这句话,离我们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小小的帮助,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
心怀善良的人,路怎么走都顺畅;心怀恶念的人,条条大道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