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将领黄克功,因枪杀女友被判死刑,毛主席:功劳不能赦免罪行
“一次不公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句话说的非常有警示的意味,错误的审判会伤害法律在群众中的威信,会让群众产生错误的思想,我们中国共产党就非常注重这一方面的建设。
在共产党建立初期,就非常注重自身党纪国法的建设和遵守,尤其是在战争年代,更是做到了严于律己,功不抵罪,对于党内违反法律的各级干部毫不手软,依法处置。
其中,最为瞩目的莫过于“1937年的黄克功杀害女友刘茜”案件,这个案件影响深远,甚至于解放后被搬了电视,拍成了电影。
也正是通过黄克功案件,当时的党在根据地,树立起了法律的权威,使得党内风气得到了净化,也加强了党在根据地群众心中的信任,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黄克功案件吧。
黄克功少年参军,立下战功显赫
黄克功年少的时候就加入红军,跟随伟大领袖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克功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建立,还参加了多次反围剿的战役,并立下不少显赫的战功。
可惜由于当时的环境和路线上的问题,中央红军决定开始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黄克功也就随着中央红军一同进行转移。
在长征途中,黄克功参与了四渡赤水等重要战役,为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立下了大功,长征结束以后,黄克功也因为功绩升职为团政委。
待到抗日战争时期,黄克功已经成为了一个旅长,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党的高级指战员。
西安事变结束以后,大量的革命青年涌入延安,党决定将原本的红军大学改为延安抗大,由于黄克功政治可靠,在红军大学中也表现出色,于是被任命为抗大的十五大队大队长,也正是在抗大的这段时间,黄克功认识了刘茜。
黄克功杀害女友始末
黄克功在抗大当大队长期间,他认识了从山西投奔延安的进步女青年刘茜。
刘茜出生于山西,在山西中学读书的时候,接受了党的革命思想,对于共产党充满了好感,抗战爆发以后,刘茜不满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残暴统治,选择了投奔延安。
两个人就这样在延安抗大相遇了,当时黄克功是年少有为,加上战功赫赫,本人的形象也不差,而刘茜才不过16岁的年纪,为人性格开朗,人长得也十分的貌美。
随着两个人打交道的次数增多,两个人慢慢的就走到了一起,而且黄克功正好符合党的政策,可以谈恋爱结婚。
两个人正式恋爱以后,随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日益加深,双方的矛盾开始出现,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刘茜感觉到黄克功不是自己的良配,开始有意识的减少和黄克功的联系,疏远黄克功。
这时,刘茜所在的大队正好被调整到了陕北公学,黄克功则被安排带领抗大第六大队,两个人的交往越来越少,不久黄克功得到消息,刘茜在陕北公学和一些男同学关系密切。
黄克功对于这个消息感觉十分的愤怒,于是不断的逼迫刘茜和他成婚,刘茜表示自己只是正常的同学关系,同时也表示自己和黄克功结婚的基础是爱情,现在双方的关系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黄克功继续纠缠刘茜,最终使刘茜特别的厌恶黄克功,向他提出了分手。
被刘茜甩掉的黄克功,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约刘茜到延河边交谈,希望能够挽回刘茜,但是刘茜已经决心已定,黄克功的挽回没有任何的作用,刘茜坚持要分手。
黄克功感觉热血上头,整个人陷入了疯狂,黄克功疯了一般的掏出手枪,对准刘茜连开两枪,刘茜当场死亡。
由于刘茜彻夜未归,她的同学向延安保卫处报告了消息,随即保卫人员在延河边发现了刘茜的尸体。
通过调查发现黄克功有重大的作案嫌疑,根据现有的证据,黄克功被保卫处逮捕,在保卫处的审讯中,黄克功老实的交代了杀害刘茜的全部过程。
毛主席“挥泪斩马谡”
黄克功案发以后,在党内引发了巨大的影响,党内的同志和进入延安的进步学生议论纷纷,对此,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对此事做出了批示。
毛主席在听到时任延安保卫处罗瑞卿的汇报后,明确表示“这是什么性质,此人不杀,我们还是共产党么?”经过党中央的研究,决定给予黄克功执行最严厉的刑罚——枪决!并同时由延安高等法院公审,用于震慑党内。
延安高等法院顶住压力,在陕北公学操场上对黄克功进行了公审,经正常审判,证据确凿,判处黄克功死刑,立即执行,同时在现场宣读了毛主席对于黄克功案件的批示。
伟大领袖在批示中表示,黄克功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现在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中央不能够因为他过去的功劳就赦免他的罪行,只有严格的按照法律进行审判,对他执行死刑,才能够警惕党内的同志,才能够净化党内的不良风气,才能教育普通的群众。希望党内的党员和干部都能够引以为戒。
宣读完后,整个会场掌声一片,大家都深受震动,随后黄克功被押赴刑场,立即执行了死刑。
结语
黄克功被枪决以后,极大的改变了当时的一些不良风气,对于党内的一些干部产生了震慑的作用,同时也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抹黑,尤其是共产党对于黄克功案的处理,展现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治党从严的精神,在党内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使得共产党迅速被边区群众和进步青年所接受,大量的群众和进步青年跋山涉水来到延安,追逐革命和进步,共产党开始成为中国进步的一座灯塔。
如果当时党对黄克功法外开恩,固然会保住一个战将,但是这样做却会毁灭党在边区群众和进步青年心中的威信,坏事一旦开头,问题必然成堆,到时候就会积重难返。所以党中央一直要求“法行官正则国治,法弛官邪则国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