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拆迁款都给了儿子,患癌后跪逼女儿出去治病,女儿:没义务
付大姐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和弟弟双双跪在大街上相互咒骂,双方丝毫没有了姐弟情深。
付小弟指责姐姐薄情寡义气,弃自己患癌的母亲不管不顾,简直就是狼心狗肺。
而付大姐则回敬弟弟,说他好处占尽,当初拿走父母的百万家产,如今想把赡养义务分摊在两个姐姐身上,简直就是恬不知耻。
姐弟俩跪在路中央开骂,他们的父亲也陪跪在一旁,丝毫没有劝架的意思。一家人也不在乎路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完全沉浸在纷争中。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恩怨?能让一家人撕破脸面,公开家丑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母亲病重,弟弟让两个姐姐分摊医药费
年近五十岁的付大姐告诉调解员,父母生下她们姐弟三人,唯独偏爱最小的弟弟,从小就娇生惯养,家里所有人都得让着他。
她和妹妹小时候,因为和弟弟争东西,没少挨父亲的打。父亲还总骂她们姐妹俩是赔钱货,没法与弟弟比,弟弟才是付家的子孙,而他俩属于外姓人。
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成了阻碍父女亲情的一道屏障,所以傅大姐对父亲抱怨颇深。等到她们姐妹出嫁之后,回家的趟数就越来越少,除了逢年过节,其他时间基本不回去。
转眼几年过去,付家老宅迎来拆迁,得到补偿款一百多万。付大爷当即给儿子买的一辆30多万的车,又将剩余的钱全部转到儿子名下。
却对前来分钱的两个女儿说:“你俩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都没资格分家产。我老了也不需要你们尽孝,从今往后我全靠儿子!”
付大爷毫不客气地赶走了两个女儿和女婿,这之后也不再主动与他们联系,生怕女儿粘上了自己。
为了证实付大姐所言非虚,调解员找到了47岁的付二姐,她与大姐说法一致,表示当初父亲对他们姐俩太绝情,根本就没把他们当自己亲生的孩子。
如今,母亲患了重病,弟弟把钱挥霍一空,无力承担母亲的医药费了,这才找到她们姐妹俩,想一起平摊,这就是在做梦!
当初,父亲亲口说了过头话,不让女儿为他养老,那决绝的态度,跟划清界限、断绝关系没有两样。既然不把女儿当自家人,女儿也没有义务赡养他们。
付二姐与姐姐均表态,不会掏钱给母亲治病,让付小弟死了这条心。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女儿们不愿分摊母亲的治疗费,父亲怒骂他们是白眼狼
面对两个姐姐的态度,42岁的付小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父母的财产愿意给谁就给谁,姐姐们也是娘十月怀胎,吃着娘奶长大的,不能因为没分到家产,就拒绝赡养父母,这不合理!”
接下来,付小弟向调解员诉苦,说自己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还要还房贷。每月收入除了家庭开支,所剩无几,根本没能力承担母亲高昂的医药费。
为了给母亲治病,72岁的父亲已经花光了老两口的积蓄。他也借了一部分钱,但母亲后续的治疗还需要大量资金。他认为,同是父母的子女,就有赡养义务,两个姐姐应该分摊母亲的医疗费。
为了化解付家姐弟之间的矛盾,调解员将一家人带到了当地司法所,面对面把话说清楚。
经过一番调解,付大姐和妹妹同意去医院照顾母亲,但绝不分摊医药费。她俩一致认为,父母的钱都给了弟弟,弟弟就应该独自承担眼前的一切。如果非要逼迫他们出钱,那就把父母的财产全部拿出来,进行重新分配。
两个姐姐的提议一出来,当即遭到付小弟的反驳,他大骂自己的姐姐们心肠歹毒,明知父母手中没有钱了,还出这样的主意,明摆着就是见死不救,见利忘义!
付小弟一番指责下来,两个姐姐也不甘示弱,姐弟三人又争吵了起来,现场一片混乱。
一旁一直不开口的付大爷,忽然暴跳如雷,站在儿子一边,指着两个女儿破口大骂,他说自己腆着老脸跪下来求女儿,都不能感化他们,证明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没有用!
最后,付大爷对着女儿骂道:“都是白眼狼,滚!你们滚!”
虽然这是父亲愤怒的骂声,但却是付家姐妹求之不得的结果,他俩当即就离开了调解室。
这场调解最终以失败告终。你觉得付家姐妹应该承担母亲的医药费吗?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结语
常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发生在付家姐弟身上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父母偏心,可能对子女造成多种不良后果:
1、父母偏爱的孩子往往不讲理。就像上面文章中的付家小弟,占尽父母的好处,挥霍完父母的财产,最后让两个姐姐来兜底。
这似乎也应验了那句老话,父母是条龙,偏向谁,谁就穷。这倒不是迷信,而是被偏爱的孩子,缺少独立自主性,走向社会自然不会多顺遂。
2、父母偏心容易导致兄弟姐妹之间感情不和。付家三姐弟就是最好的证明,被偏爱的小儿子霸道,自然招来姐姐的讨厌和嫉妒。
同为父母的孩子,弟弟吃香喝辣,姐姐被父母打骂,这样的反差太大。长此以往,整个家庭都很难和睦。即便到了成年,姐弟关系都无法改善。
3、父母偏心导致子女对自己不尊重,尤其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最容易生出怨恨之心。就像付家姐妹,他们恨父母,所以即便母亲重病,都不愿意照顾,更别提出钱了。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应该公平对待子女,不管是男孩儿女孩儿,都是自己的孩子,尽量一碗水端平,保证每个子女都得到公平的待遇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