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闺蜜,被前夫打出名被世人骂文妓,晚年沦为看门人凄惨离世
张爱玲,在民国文坛是出了名的清高和傲气,她曾讽刺冰心,舌战潘柳黛,唯独称赞过苏青。
她曾说:只有苏青和我能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当然,如此惺惺相惜的两人,友情曾好到电影一起看,有饭一起吃,有裤一起穿,更是被誉为文坛双璧。
然而几年后,两人却因男人撕破脸,断送了这段闺蜜情。
那么,苏青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得到张爱玲如此高的评价呢?两人又为了哪个男人分道扬镳呢?
1914年,苏青在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呱呱落地。她的爷爷是晚晴举人,父亲是海归。
父亲从国外回来便进入了银行工作,收入不菲。对于苏青的教育,他自然也抓得紧。
为此,苏青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久而久之,她知书达理,加之样貌秀美,从小被宠成公主。
但好景不长,父亲经营不善,家里的银行倒闭,父亲便病倒在床,不久后去世了。
一家人断了经济来源,从衣食无忧的日子陷入了水深火热中。为了让苏青姐弟二人继续上学,母亲答应了一门亲事。
这门亲事还要从苏青的中学说起,当时她在一场话剧演出认识了同台的李钦后,那会一个年轻帅气,又擅长英语,一个明艳动人,还会表演。
显然,李钦后动心了,他要求父母去苏家提亲,并提出若苏青同意这门亲事,李家愿意出钱供苏青姐弟读书。
生长在这样一个旧式家庭,14岁的苏青为了学业和家庭,只好牺牲自己与富家公子订了婚,并约定等苏青完成大学学业后完婚。
1933年,19岁的苏青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央大外文系,还凭借出众的外貌和才华,成了校园里的女神,一时间追求者不断。
不久后,风声传到了李家人耳中,苏青的出色让李家感到了危机,他们害怕苏青变心,便要求他们尽快成婚,结婚后继续回去上学。
于是,1934年冬,20岁的苏青懵懵懂懂结了婚。然而,婚礼当晚,她就被生活暴击一顿。
当晚,她得了风寒。刚从公婆那里返回新房时,却听到丈夫和屋里女子的笑声,两人还用她的风寒打趣。不过,苏青并没有反抗。
第二天,苏青就返回了学校,过了几天,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原本打算瞒着学校,请假回老家休息几天,学校却直接让她退学,她只得退学回家养胎。
于是,她从一个女大学生变成了少奶奶,噩梦便开始了。
此后,李家人便将她当做生育机器,逼她生孩子,接连生了四个女儿后,公婆对她冷嘲热讽,丈夫李钦后也给她甩脸色。
1942年,在公婆的施压下,苏青又生了一胎,这次终于是儿子,李钦后依旧冷漠,还与隔壁的一个寡妇勾搭在一起。
不仅如此,李钦后自己游手好闲,还不许苏青写稿赚稿费。
为了儿女,她不敢贸然提离婚,但李青后却经常辱骂她,有时还会对她拳打脚踢。
战争爆发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有一次,苏青向丈夫要钱买米,他不但不给,反而朝打了她一巴掌,还像疯子一样怒吼:“你也是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去赚钱?”
这一耳光让苏青彻底地觉醒,她明白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唯有靠自己,必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她下定了决心与丈夫离婚。
1943年,29岁的苏青终于离开了那个早已支离破碎的家庭。十年婚姻,她一共为李家生育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两个女儿早夭,最终她带走了两个女儿独自生活。
那时,苏青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孩子,生活很不容易。夏天的夜里非常燥热,她一边流着汗,一边写文章,还要替孩子打着蒲扇驱蚊散热。
不仅如此,为了写稿,她常常在电灯下一坐就是一整宿。然而,她的文章稿费并不高,几千字的稿子收入才二三十元。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两个孩子和自己。当然,苏青的人生也从离婚开启了另一番风景。
她在北京杂志上发表了《论离婚》,尤其是对婚姻的看法正中陈公博的下怀,他对苏青产生了兴趣。
当时,苏青的一个朋友趁机点拨她,让她写文章奉承一下陈公博,日后他就是她的贵人。
于是,苏青果然将陈公博在报纸上吹捧了一番,这一招很快便见了效。经陈公博的提拔,苏青成为了他的秘书。
当时的陈公博和下属搞暧昧,结发妻子曾带着儿子以自杀威胁,婚姻亮起了红灯。苏青又刚离了婚。
两人同样遭受婚姻的难题,彼此惺惺相惜,渐渐地苏青便傍上了陈公博。但是,陈公博公务繁忙,几乎很少有时间陪伴苏青,让她日夜独守空房。
于是,苏青便辞了职,不过每月薪水还照常收到,陈公博还为她买下了一套房子,还寄给她十万块大洋。
有了本钱,苏青便创办了天地杂志,并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自己的小说。尤其是她的长篇小说《结婚十年》出版后,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轰动,还成为了当年最畅销的书。
从那以后,苏青成为40年代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
这时,另一个男人粉墨登场了,他就是胡兰成。他和苏青是同乡,又在一个圈子内,自然对苏青有所耳闻。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两人相识了。终于,苏青搭上了天生风流的胡兰成,两人欣赏彼此的才气,在书信中相谈甚欢。
当然,胡兰成的目的也不单纯,他趁机暧昧纠缠,两人关系日益变得微妙。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男人最后会让她断送一段闺蜜情。
当时,天地杂志收到了很多作者的来稿,这其中就有大才女张爱玲的来稿。
苏青看完她的稿件就震撼不已,从那以后,这两位才女相见恨晚,时常聚在一起讨论文学,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虽然两位才女都是傲气又清高,但两人却是常常互相吹捧,成为了彼此的好闺蜜。
当时,苏青和张爱玲的才气常常被人拿来一较高下。然而,她们两人却从未生嫌隙,反而同进同出,好到一个鼻孔出气。
本以为她们的友谊一定会长存,但是,这段友谊却因胡兰成而戛然而止。
1944年,胡兰成锒铛入狱,作为好友的苏青经常前往狱中探望,为了给他解闷,还把自己创办的杂志寄过去。
有一天,胡兰成读到了一篇小说《封锁》,他心想这写的不正是自己吗,他忍不住想要见见作者张爱玲。
在苏青的四处活动打点后,胡兰成最终被释放。他一出来就去见了苏青,当时,两人保持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私情。
随后,在苏青的引荐下,胡兰成见到了正当红的张爱玲,看到她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贵族气质,加上她的小说风靡上海滩,很快便爱上了。
为了让她彻底沦陷,久经情场的胡兰成使尽了甜言蜜语,当时的张爱玲对感情青涩懵懂,很快便中了胡兰成的爱情圈套。
此时,苏青早已离婚十年,感情经历饱经沧桑,三人展开了畸形的恋爱关系。
没多久,两人背着苏青结了婚。然而,已婚的胡兰成依旧改不了花心的本性,时不时地又回头撩一撩苏青。
苏青也挡不住胡兰成的诱惑,秘密地当着胡兰成的地下情人,两人还瞒着好友张爱玲私会。
尤其是在她的成名作《续结婚十年》中,为了吸引眼球,她事先未经过好友的同意,把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当成了张爱玲和胡兰成。
在这本书中,苏青先说胡兰成渣出天际,能力不仅差,还自傲又自负,还常常自诩:“我睡你,是瞧得上你”。
而她写张爱玲的恋爱观,生动又形象,自己则是这段关系的插足者。当书面世后,张爱玲对自己的私事曝光感到大为愤慨,并对苏青和胡兰成的关系不耻。
于是,张爱玲与苏青两人从此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至此,苏青不仅失去了闺蜜,情感也没了寄托。
1946年,陈公博因投靠汪精卫成为了卖国求荣的小人。苏青为了避免受牵连,她小心翼翼、低调行事,连名字都改了。
然而,有人攻击苏青的文字赤裸裸地直言谈性,绝无忌讳。先是有人骂她“苏青梦想做妓”,之后又骂她“苏青已做妓”,最后则变成可“苏青做妓而没人要”。
与此同时,她曾发表的刊物还被列为伪刊,作品也被称为下流文学。后来,有人甚至捏造出了一个尺度非常大的描写,污蔑是苏青写的。
那时,她差点被骂到抑郁,满身污点又常年失业,只得辗转到剧团谋生。她报名编导学习班,人家嫌弃她劣迹斑斑,只得朋友出面得以批准。
毕业后,她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写剧本,《宝玉和黛玉》连演了三百场,都反响极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1955年,厄运突然再一次降临,苏青在改编《司马迁》时,写信向复旦教授贾植芳求教,没想到贾植芳那时被打成了反派,他们的来往信件被翻出。
于是,她再一次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关了两年。
出狱后,苏青更是找不到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只能去剧场看大门。
1966年,苏青被抄家批斗,工作被辞退,生活再次陷入困顿中,幸好被文化馆收留。
她每月领着微薄的工资,与小女儿和小外孙三代人,蜗居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她住的环境非常简陋,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还染上了很多种疾病,无奈之下,与郊区一户人家调换了住房,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连中医上门问诊,一块钱都付不起。
苏青无奈地对孩子说:“我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彼时的张爱玲早已一个人移居美国,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饱受着皮肤病的困扰。
曾经享誉上海的一对好闺蜜,两人多年早已不联系,却在晚年同病相怜,身无旁人,纷纷过起了疾病缠身的寡居生活。
1982年,68岁的苏青在病床上吐血不止,她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两年后,终于沉冤得雪,可她却再也看不见。
而她和张爱玲这对曾经的好姐妹,都因结识了不靠谱的男人,遭受了不少的感情羁绊。
在阔别了大半世纪以后,也没有相互和解,最后两人同时遭受穷困潦倒,抑郁而终。
苏青的一生,在半新半旧的世界里,靠着一支笔,在谋生的路上成全了自己,开了民国女性自谋职业的先河。
在谋爱的路上,苏青屡遭渣男,她勇敢的选择了离去,在最好的年华凭借才情赢得了经济和人格的独立。
归根结底,是她女性意识的崛起,帮她摆脱了封建家庭,当她真正独立后,人生如天空般变得辽阔起来,助她成为名作家苏青。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