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从柳树皮到煤焦油,年销1500亿片的神药,百年经历有多传奇?
原创:采钰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有一种药诞生在100多年前,不仅能缓解疼痛,也能降温退热,不仅能抗风湿,还能治疗关节炎,不仅能阻止血栓形成,还在脑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它就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个白色药片,相当不起眼,但疗效多的惊人,涉及它的文献每年有2.5万篇,年消耗量达到5万吨,人类一年要干掉1500亿片,这是一款当之无愧的神药,也是历史上最持久的成功商品。
但少有人知道,一款治疗头疼脑热的居家药品,怎么变成挽救生命的灵药,它是怎么问世的?又是如何成为不朽传奇?为何在当代,依旧受人敬仰?偶然发现、直觉推断、工业革命、商业大战……
阿司匹林的百年经历太传奇了
偶然发现
发烧其实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发烧是人体正在康复,这一点古代医学家意识到了,但大众分不清疾病和症状,把发烧当做疾病,确实,很多伴随发烧的疾病都相当致命,因此,18世纪以前,发烧病或寒热病都是人类的莫大恐惧。
为了退烧,古人绞尽脑汁,竟然发现柳树的功效,古希腊人咀嚼柳树皮粉,中医把柳枝入药,苏美尔人会咀嚼柳树皮,柳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退烧药,然而,古人并不懂得柳树为何有效
随着欧洲进入中世纪,柳树的记载渐渐失传,那时的退烧手段是放血,这源于古希腊的体液说:人体内流动四种东西,分别是血、气、水和粕,粕是有害成分,体内的粕多到一定程度,人便会生病,治病就是使粕排出人体,催吐、灌肠是内科常用治疗手段,而放血是常用疗法。
放血退烧流行1700多年,无数人病没好,放血死了,寒热病依然肆虐,头痛、腰疼、无力、寒颤,困扰着很多人,大航海时代开启后,人类在南美发现金鸡纳树,颜色和桂皮差不多,磨成粉能治疗热症,这真是天降福音,很快出口到欧洲
金鸡纳中的生物碱叫奎宁,奎宁能退热,也能杀死疟原虫,标本兼治,人们虽然不懂退烧和治病的区别,但发烧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显而易见,在天主教会大力推广下,金鸡纳树皮被命名为“耶稣会士药粉”,传遍整个欧洲
但英国人信仰新教,民间接受度始终不高,直到17世纪末,只有王室贵族会私下用来治病,另外,金鸡纳树只在中美生长,那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进口被西班牙垄断,价格不便宜,更重要的是,它并非永远管用,只对疟疾有效,而寒热病远不止疟疾
当时欧洲认为造物会揭示药物的表征,认为血红草能治疗血液病,疾病发病附近一定能找到药物,潮湿的死水边容易滋生蚊虫,人们认为寒热病和水有关,特效药就在水边,可它到底是什么?
爱德华 斯通是一名英国牧师,他已56岁,也为发烧和风湿所苦,那时普通人发病经常自己捣鼓药,1756年,他在牛津郡一条河边漫步,突然疟疾发作浑身燥热,急忙从河畔柳树上扒下一块树皮,一碰到舌头,他就感到一股熟悉的苦涩味儿,和医生开的药简直一模一样
更神奇的是,发热症状竟有效缓解,这令斯通牧师非常震惊,水是寒热病的源头,柳树长在水边,味道和金鸡纳树皮类似,效果也一样,难道柳树也能治寒热病?
斯通牧师拿着柳树粉到处搜罗病人,5年时间给50人试验,服用少量寒热病就明显消退,剂量翻倍后,病症很快消失,这太神奇,他把成果呈送给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后来发表在《自然科学会报》上。
柳树皮的药效被重新认识,这是个重要里程碑,斯通牧师认为他找到更有效治愈疟疾的药物,但他发现的是对付疟疾发病症状的药物,这也是许多其它疾病的症状,效果远超出他的设想。
工业革命
柳树能退热,但最困扰欧洲人的还是疟疾,最短缺的还是金鸡纳树皮,有人尝试移植,但几次努力均未能成功,一直依赖进口,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掌权,英法矛盾激化,英国海军封锁大西洋,金鸡纳树供应大受影响,但疟疾一如既往
唯一的出路是分离出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
19世纪初,有机化学出现后,人们已从鸦片中分离出咖啡因,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奎宁,19世纪初,分离柳树中药用成分的工作,竞相展开,一旦成功,不仅能控制药量,还能通过人工合成,以较低成本生产,获得巨大利益
果然1828年,慕尼黑大学的药剂师教授约瑟夫 布赫纳从柳树皮中提炼出少量带苦味的黄色晶体,命名为“柳苷”,1838年,意大利人拉法莱埃 皮里亚,从柳苷中得到一种相当强的有机酸,这种物质被命名为水杨酸
有趣的是,柳苷出现不久,一名瑞士药剂师发现绣线菊有止痛效果,试验得到一种无色液体,认为那是治病成分,成果投送给瑞士的一份杂志,3年后,德国生物碱专家雅克布 洛维格在无色液体中分离出一种酸,起名叫绣球菊酸。
水杨酸被命名后,专家这才发现这种物质不仅能从柳树中提取,也能从绣球菊中得到,可惜无法服用,伤胃烧心,还会耳鸣,民众不了解,医生不愿用,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直到1874年,麦克拉根博士的试验,才让这一药品为医学界熟知。
工业革命后,邓迪市成了黄麻之城,大量人口涌入,住房过度拥挤,斑疹、伤寒、结核病、风湿热此起彼伏,麦克拉根医生为之震撼,他着手解决民众最不满的风湿热,在科学环境下,用柳苷做实验,在那个年代,这是医学界的首例
两年多次实验,形成对照机制,麦克拉根的结果令人信服,他把成果写成论文,投给医学刊物《柳叶刀》,那是世界性刊物,医学界数一数二的杂志,宣称柳苷药性很强。
柳苷效用得到医生肯定,随后价格飞涨,当时除了奎宁和鸦片,肯定有药效的药物十分有限,这是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可问题依然是,柳苷和水杨酸副作用太大,无法服用,这可怎么办呢?
有人想到,水杨酸令人反胃的是酸性,去掉烧心的酸性,不就成了宝物,1852年,法国化学家热拉尔用醋酐与水杨酸合成乙酰水杨酸,可惜由于技术限制,制备太麻烦,产物纯度太低,热拉尔看不到前景,就放弃后续研究。
直到化学家们用全新的技术和思维,审视传统药物,才真正发现奥秘和商机,这个过程堪称千回百绕。
工业革命时期,煤炭资源大规模利用,煤炭不仅生成煤气,还有煤焦油,很长时间,人们不知拿这团黏糊糊,气温难闻的东西怎么办,1834年,德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希 伦格从中提炼出一种全新的物质,1855年被德国科学家霍夫曼命名为苯胺,他想合成出人造奎宁,助手是威廉 珀金
没想到误打误撞,珀金发现苯胺紫,之前人类只能在动植物身上提取天然染料,而苯胺紫是一种化学染料,这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引发了染料和纺织业革命,坐拥鲁尔地区煤炭资源的德国,一跃成为世界染料大国
差点错过
工业突飞猛进,但退烧止痛仍是大问题,1882年,慕尼黑大学的几位化学家也尝试用苯胺人工合成奎宁,结果得到一种新化合物,巧的是也能退烧,于是注册专利,找到赫斯特染料工厂生产,一款名叫凯灵的退烧药推向市场
凯灵有很强的副作用,销路不畅,两年后,赫斯特又推出另一款苯胺合成的退烧药安替比林,结果大受欢迎,卡勒染料企业得知苯胺衍生物乙酰苯胺也能退烧,也开始制药,但乙酰苯胺没技术门槛,所有染料公司都能生产,卡勒公司就重新起名,注册商标为“退热冰”,销量果然极佳。
和不知为何物的乙酰苯胺相比,退热冰通俗易懂,并且有了品牌,就能有溢价,这款产品风靡一时,卡勒公司大赚特赚,让拜耳染料公司大受刺激,于是拜耳公司推出乙酰氨基苯乙醚,起名为“非那西丁”,结果卖的更火爆。
随后,另一款镇定剂索佛那也大获成功,拜耳公司顺势成为药企,专门成立制药部,建立实验楼,1890年,制药部分为药研处和药理处,分别负责新药的研制和审查,德雷泽是药理处处长,艾亨格伦是药研处处长,药研处最出色的化学家叫霍夫曼。
霍夫曼发现40年前热拉尔制取乙酰水杨酸的方法,而早在1853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 科尔贝直接从煤焦油中制造水杨酸,如今科研条件大大提升,他重复热拉尔的过程,顺利合成。
艾亨格伦非常满意,认为乙酰水杨酸会成为摇钱树,但德雷泽认为会造成心脏衰竭,不予通过,相反认为霍夫曼的另一项成果,在医学和商业上都重要的多,那就是海洛因。
吗啡能止痛,但极易成瘾,谁能搞出不会成瘾的新药,肯定发大财,通过乙酰化,水杨酸的刺激就小很多,吗啡乙酰化呢?德雷泽让霍夫曼试验,志愿者试了二乙酰吗啡后,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风,新品取自英雄“hero”,名为海洛因
德雷泽认为海洛因有吗啡的效力,却不能成瘾,公司计划将它作为新生儿啼闹、受凉、流行性感冒,关节疼痛的药物推介,定位是家庭常备药物,还打算制成类似可口可乐的日常提神饮料。
艾亨格伦坚持己见,他先拿自己做实验,然后用病人检验,拿着实验结果找到公司老板,德雷泽不得不对乙酰水杨酸重新评估,认可药品价值,随后正式投产,取名为阿司匹林,1899年7月,正式投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作报告的是德雷泽,他对艾亨格伦和霍夫曼的贡献只字不提,并且经他检验的药品,能拿到销售提成,阿司匹林令他发了大财,其它两人分文未得,后来,这份报告被医学界广泛引用,以至于,德雷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即便很久以后,霍夫曼被正名,但艾亨格伦的贡献被彻底磨灭,纳粹掌权时期,他作为犹太人被犹太人被投入集中营,九死一生总算保住性命,拜耳公司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体系之一,可以捧出霍夫曼,但绝不会承认犹太裔的贡献
一战成名
阿司匹林在广告上没多少投入,愣是凭借自身强大势力,在医药界声名鹊起,不出3年,赞扬的论文就有160篇,还赢得不少粉丝,销量非常高,拜耳公司敏锐察觉到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商机,问题是如何最好控制、维持、利用机会?
为了收割全世界的商机,拜耳公司决定申请阿司匹林的专利,但在德国本土被拒绝,海外很多国家也被拒绝,一番操作只有英国和美国批准专利,幸好,两个国家市场潜力非常大,拜耳公司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好景不长,英国的专利被吊销,美国的专利权总有到期一天,无数对手虎视眈眈,拜耳公司的策略是大力宣传阿司匹林这一品牌,让美国人需要乙酰水杨酸,就想到阿司匹林,公司决定绕开医药界,直接向民众出售,销量继续猛增
不久,美国分公司被假药贩子盯上,市场上一半的阿司匹林是非法生产,产品是粉末状,药剂师和医生知道哪儿是拜耳的,民众不知道,于是拜耳公司直接制成药片,每片药上都有拜耳十字,既能防伪,又是品牌升级。
1914年一战打响,美国和欧洲贸易往来中断,阿司匹林的原料苯酚也告罄,即将停产,分公司高官施魏策尔想到从爱迪生那买,爱迪生的唱片也以苯酚为原料,他直接用苯合成苯酚,不仅解决自身危机,还有多余的卖掉。
不巧的是,消息被一位美国特工披露出来,还宣传拜耳公司在窃取美国重要化学物资,当时美国民众的反德情绪达到极点,即使施魏策尔一再解释那些苯酚都用于生产阿司匹林,但民众坚信,那是要破坏美国的化工产业。
这条丑闻令拜耳公司的名声一落千丈,更惨的是,一战后,拜耳作为战败国企业,在美子公司全被美国政府没收,施德龄公司以530万美元拿到工厂、商标、生产权等权益。
拜耳的日子越发艰难,但阿司匹林的崛起刚开始,一战全世界打成一锅粥,这场起源于美国军营的流感,随着士兵先后传染到欧洲、中东,再冲入亚洲,只有非洲和南美洲免遭此劫,这就是1918年大流感,也叫西班牙流感
这场流感全球三分之一人被感染,死亡人数5倍于一战,5000多万人死于非命,也有数据声称1亿人死去,它和新冠疫情很像,没任何药物可治愈,唯一的防线是自身的抵抗力。
开始只是普通感冒,可就是好不了,身上越来越冷,头越来越痛,呼吸困难,咳血出痰,陷入狂乱,继而失去知觉,病情蔓延开后,从传染到死亡,最快只需要24小时。
大流感太突然,政府根本毫无准备,以至于费城出现第一例流感10天,竟有20万人涌入市中心,政府除了告知吐痰、咳嗽、打喷嚏的风险,没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导致不到1个月就有1.1万人死去
试了千百种药物后,还是阿司匹林有效,虽然阿司匹林既不能预防感染,也不能医治疾病,也不能对抗细菌感染,但能缓解发烧和疼痛,让患者舒服一些,这对垂死挣扎的人已经足够,毕竟能安慰人的药很少,能缓解症状就有希望
报纸宣称:每天3片阿司匹林,很快就能恢复健康,而更多医生要求病人每小时服用一次,阿司匹林简直成了救命符,良好的镇痛退烧效果,让它大卖特卖,1918-1920年,生产量和销售量翻了不止一倍,一场流感,让阿司匹林一战成名。
群雄争霸
施德龄公司看中制药的潜力,但不懂技术,在前高管的牵线下,和德国拜耳公司经过漫长的谈判,两家最后暂时达成协议,共同瓜分世界市场。
但市场早已面目全非,阿司匹林和拜耳公司解绑后,从欧洲到东亚,全球各地都能生产以阿司匹林为名的乙酰水杨酸退烧药,神药崛起了,阿司匹林满大街都是。
药企掀起疯狂的竞销大战,不到10年,上百种不同品牌的阿司匹林出现了,有效成分都一样,从化学角度造成优势已不可能,唯有各想招数争取顾客,让顾客相信唯有自己的药片才是最好的
免费赠品、名人背书、真实体验,有的宣传不反胃,有的宣传有钙成分,有的借感冒大作广告,施德龄公司也在公路两侧做起无数广告牌,还用无限电台插播广告,厂商们每年花费上百万美元打广告,持续的狂轰滥炸,让民众相信阿司匹林是家庭必备
人们相信神药适合有事没事来两片,退烧吃,风湿吃,痛风、焦虑、失眠吃,各种妇科病吃,更离谱的是,得了胃病也吃阿司匹林,尤其是1935年,医学界权威期刊《柳叶刀》肯定阿司匹林的药效后,只要小有不适,就来片阿司匹林。
但1938年,英国医生威廉 杜思韦特用胃镜检查一位患者,发现一片鲜红色并伴有炎症,旁边是一片阿司匹林残留,1939年,一位患者呕血,医生发现还是阿司匹林作怪,这说明阿司匹林对胃部产生刺激,多年来,研发者竭力规避,但不能完全消除刺激
这几条消息传出后,医生担心患者用药,但有些药企发现了商机,原来药业霸主也有纰漏,然后易溶阿司匹林、阿斯普洛、安纳新等药物,出现在药架上,核心还是阿司匹林,只是加点东西,但能一点点蚕食普通阿司匹林的市场份额
1946年,耶鲁大学发现退热冰进入人体,会转变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也是如此,研究证实,这两款退烧药真正的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更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副作用,于是一款原创新药退热净诞生了。
对乙酰氨基酚之后有很多名字,扑热息痛、百服宁、泰诺,60年代,泰诺已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退烧药,而施德龄的阿司匹林市场占有率一度跌到10%,阿司匹林彻底跌下神坛
1962年,英国博姿公司研发的异丁苯丙酸问世了,抗炎效果是阿司匹林的20倍,退烧效果10倍,止痛效果16倍,关键是没有副作用,它就是布洛芬,年产量在15000吨,大约是阿司匹林产量的三分之一。
这两款产品退烧止痛效果比阿司匹林好太多,并且副作用小,阿司匹林的市场份额再次降低,但它的霉运还没完,1950年,克雷文医生发现患者吃含阿司匹林的薄荷口香糖,竟然吃出血,严重的还送到医院,这令所有人紧张起来。
1963年,澳大利亚病理学道格拉斯 瑞耶发现,儿童病毒感染期间服用阿司匹林,康复阶段会得上瑞氏综合征,次年,他把成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这意味着,阿司匹林将失去几乎全部未成年人市场。
阿司匹林似乎没有任何翻身希望,但一些科学家却另辟蹊径,提出:阿司匹林为什么会治病?谁也想不到,这个答案将再次改变小白药片的前途
阿司匹林能吃出血,克雷文医生想:若能促进流血,那会不会阻止血栓形成,以防心肌梗死?他召集8000名高风险血栓病志愿者,让他们每天服用1到2片阿司匹林,8年后,没一人血栓病发作,他认为服用正常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有效应对血栓病。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 范恩在在《自然》杂志上,揭开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的生成,进而解热、镇痛、抗炎,这项发现荣获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也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上的作用开始被人注意
1983年,一位加拿大和两位英国学者共同宣布,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第二次心肌梗死发作的可能性,察觉到心脏病来嚼一片阿司匹林,能挽救5000-10000条生命,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服一片阿司匹林,全球每年10万人获救,能避免20万心肌梗死和中风
后续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牙周炎、偏头痛起作用,对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也有疗效,还能缓解白内障,糖尿病,妊娠高压等等,能预防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阿司匹林就此迎来第二春
神药还是阿司匹林,作为一个和安定、青霉素并列为世界三大经典药,阿司匹林的神奇还远没结束,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
#柳树##阿司匹林#
采钰: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52岁船长和26岁情人幽会,导致33亿邮轮触礁,32人丧生,被判16年
28人探险队船毁粮断,被困南极冰面,如何煎熬700天后全部生还?
深度揭秘:找了72年,也没找到的喜马拉雅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