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字任性诗更霸道,凭首嚣张之作一诗成名,最后7字不寒而
中国人的武侠梦,一做就是几千年。有武侠梦的不只看了黄蓉、郭靖、令狐冲、东方不败的我们,也有千年前的唐代诗人们。
诗仙李白的武侠梦,是《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帅气;诗佛王维的武侠梦,是《观猎》中“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霸气;诗鬼李贺的武侠梦,是《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张扬。诗人们将一个个梦写入诗中,但真的做到了“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却不多,宋朝还有个拿得出手的辛弃疾,唐代则寥寥无几。
如果硬要说唐代真的将武侠梦做成了的,那只有一个名叫刘叉的诗人了。这是一位诗坛高手,也是一位江湖好汉。刘叉出身如何不详,只知道少时不喜读书,性子刚烈,一剑在手,好打抱不平,因一次酒后杀人便放下了手中的剑,拿起笔学人做起诗来。这位名字任性诗更霸道的才子,写起诗人更是霸道得很,他的诗透露着浓浓的江湖风,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一诗成名之作《偶书》。这是《全唐诗》中最具侠气之作,短短28字令人不寒而栗。
《偶书》
唐.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无论是诗风还是立意都有些清奇,其它诗人们抒写武侠情怀时,塑造的不是白衣飘飘的侠客形象,就是一身戎装的将军形象,而刘叉却别具一格地塑造了一位路见不平即拔刀的野夫。
诗的一、二句“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多如牛毛的纷繁复便开始一一上演。首句日出起得突然,“扶桑”是传说中生长在东方日出处的大树,用“一丈高”来形容它,霸气已是外露。而人间的这些细如毛的事是什么?在诗人眼中,就是后句中的不平事,而对于诗人来说,则是深深的怀才不遇。
三、四两句“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侠客的刀该是明晃晃、铮光发亮的刀,但在此处却成了一把磨损于胸中的万古刀。这个意象,是刘叉的首创。经历过酒后杀人之罪,诗人便收起了手中刀,只是他胸中那把刀估计从未放下。对于诗人来说,路见不平拔刀而起才是他的性格,可是此时的他,再遇不平只能在心中磨把刀,刀架在心上损的是刀,扎的是心。或许这藏于胸中的刀无法出鞘,但加上“万古”二字,却同样令人不寒而栗。诗人心中的种种愤懑,都在这两句中。
全诗立意巧妙新颖,《全唐诗》中除此一首再无其它类似作品,诗人也凭此诗一诗成名。对此诗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一、二。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