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黑手何人?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在我们常人的逻辑中,有因才有果。
比如,一个人因为杀了人,所以被枪毙。而不能是,一个人因为被枪毙了,所以他杀了人。
这应该是小孩都能懂的逻辑。
然而在国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遵循小孩都能懂的逻辑,而是反着来的。
2022年11月15日下午15:40左右,一枚导弹击中了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赫鲁别舒夫县普热沃多夫村,造成两名平民死亡。
当时俄乌冲突鏖战正酣,那么这枚导弹是俄罗斯发的呢?还是乌克兰发的呢?
如果是俄罗斯发的,就意味着俄罗斯侵略了波兰,并造成两人死亡。
波兰是北约成员国,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针对北约成员国的任何攻击,都应被视作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那么俄罗斯打了波兰,就等于打了美国,打了北约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所有国家都要联合起来打俄罗斯。
这就意味着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以及北约就要亲自下场打俄罗斯。
所以,这枚在波兰爆炸的导弹,它所造成的后果,不单单是两名平民死亡,而在于美国是否要亲自下场打俄罗斯。
地球人的神经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人们都在关心,这枚导弹是不是俄罗斯发的?
而我当时不关心这个,我关心有关各方怎么说。
凡是希望美国亲自下场打俄罗斯的,肯定会说这枚导弹是俄罗斯发的。凡是不希望美国下场打俄罗斯的,肯定会说这枚导弹不是俄罗斯发的。
比如,波兰外交部连夜就召见了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要求对方“立即给出详细解释”。
我就纳了闷儿了,你都没搞清楚这枚导弹是不是俄罗斯发的,凭什么让俄罗斯要给出解释呢?你咋不让美国给个解释呢?
由此可见,是谁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认定是俄罗斯发的,只要认定是俄罗斯发的,就有可能推动美国亲自下场。
所以,当时波兰召见俄罗斯大使这事儿,让我们明白了,波兰特别希望美国下场。果然,他们晚上召见了俄罗斯大使,第2天白天,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就表示,波兰正在研究行使《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的权利。
那么,乌克兰会认为是不是俄罗斯发的呢?
你可能会说,那这需要调查。
错!
不需要调查。只要乌克兰希望美国下场,他就一定会说是俄罗斯发的。
果然,都还没调查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开始严厉谴责波兰遇袭事件,说“俄罗斯的导弹击中了波兰”,“俄罗斯的恐怖会继续下去”。“这是对北约集体安全条约的打击,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升级,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他还对波兰说:“乌克兰永远支持你们”。
狗屁,波兰需要你乌克兰支持吗?你自己日子都过不下去,你怎么支持别人?你无非就是想借波兰两名平民之死拉美国下场,让美国和波兰支持你乌克兰。
当然,波兰也罢,乌克兰也罢,他们说的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美国怎么说。
同样的道理,在未经任何调查的情况下,美联社先是报道说,三名匿名美国官员表示,初步调查表明,导弹是“乌克兰针对一枚俄罗斯来袭导弹所发射的”。然后是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初步信息”显示,落入波兰的导弹并非来自俄罗斯。
看来美国人的意思是不是俄罗斯发的,当然他们都没调查。万一是俄罗斯发的呢?
紧接着,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赖德说,在获知事实之前,五角大楼不会谈论《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的适用性问题。
这才是最要命的,比拜登说的话还要命。
因为美国不想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所以那枚导弹就不可能是俄罗斯发的。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那枚导弹是俄罗斯发的,美国凭什么不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呢?
为了能够不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所以那枚导弹就“必须”不是俄罗斯发的。
果然,西方世界经过了一轮装模作样的调查,发现那枚导弹真的不是俄罗斯发的,而是乌克兰发的。
我看到这个结果之后就想笑。事件刚刚发生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就谴责了俄罗斯,结果弄了半天是他自己发的。
其实,我们也不能100%地确定,那就不是俄罗斯发的,就一定是乌克兰发的。关键是,只要美国不打算下场直接打俄罗斯,就不能认定是俄罗斯发的,那就只能是乌克兰发的。
可怜的乌克兰!
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今天说这件事情,是想分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最新的冲突。
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至少26人死亡。这件事情被认为是这个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针对平民的袭击事件”。
这事儿确实很大,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印度总理莫迪立即中断对沙特的访问回国。
那么,这事儿是谁干的呢?
按正常的逻辑,应该调查。
然而印度总理莫迪在事件发生的第2天,4月23日,就认定这是巴基斯坦干的,具体的说法是巴基斯坦指使恐怖分子干的。
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到底是谁干的,国际上经常是不调查就认定的。这再一次证明了,谁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下来要怎么做。
反过来说,因为他接下来要怎么做,所以他就必须怎样认定是谁干的。再请注意,到底是谁干的,不需要调查。当然,表面上的装模作样的调查,也可能会走个过场。
果然,印度总理莫迪认定是巴基斯坦干的,立刻就对巴基斯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这每一个措施都非常要命:
比如,关闭了印巴之间唯一陆路口岸。由于印巴之间没有飞机,所以关闭了唯一的陆路口岸,就等于切断了两国间的一切交通。切断了交通,自然也就切断了贸易。
再比如,不再允许巴基斯坦人进入印度,已经在印度的巴基斯坦人必须在48小时离境。这就关闭了人员往来。
再比如,在印度的巴基斯坦全部武官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一周离境。并把印度驻巴基斯坦的全部武官撤回,同时把印度驻巴基斯坦的人数从55人缩减到30人。
同时,莫迪还发誓,“要查明、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以及他们的操纵者和支持者,我们将追捕他们,直到地球的尽头。”
以上措施和情绪,都是非常严厉的。然而我要说,最要命的是下面这一条措施:
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这就要了巴基斯坦的命了。
那条印度河,其实起源于中国西藏,然后从中国流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流到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70%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依赖这条河。
两国在1960年,在世界银行的牵头组织下,签订了《印度河河水条约》,大体意思就是印度不能切断印度河的河水。
4月23日,莫迪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水条约,意味着印度随时可以切断对巴基斯坦的供水。同时也意味着他也可以先把水蓄起来,等到攒够了,尤其是夏天水多的时候,突然开闸放水,把巴基斯坦淹没成一片泽国。
你说这要命不要命?
我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面对印度可能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这事我们还需要比较一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矛盾很大,一直在扯皮。在1965年爆发了第1次印巴战争,1971年爆发了第2次印巴战争,在1999年又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
然而,上面三件大事发生的时候,印度都没有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
而这一次,印度要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
你说事儿大不大?
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印度如果断了巴基斯坦的水源,巴基斯坦只有打仗这一个选择。
你想啊,70%的农业用水没了,70%的生活用水没了,印度还有可能在上游蓄满水之后突然放水造成洪水灾害,不打仗也是个死,那为啥不打一仗呢?
还有更要命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你说这两个国家要是打起来了,怎么得了?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两个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国,其中巴基斯坦还是中国的铁杆盟友,俗称巴铁。
这两个国家要是打起来了,自然是对中国极其不利。
这才是我要认真捋一捋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回头捋一捋这件事情的逻辑,起因是由恐怖分子袭击了印度人,死了26个,印度确实吃了大亏。可问题是你调查都没调查,你怎么就认定是巴基斯坦干的呢?
运用我今天开头所说的那个逻辑,是不是巴基斯坦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干巴基斯坦,所以就说是巴基斯坦干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顺便说一句,有没有可能是巴基斯坦干的?我认为没有可能。
为什么呢?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杆盟友,这么大的事情,他一定要照顾中国的感受,绝对不会给中国朋友添乱。
而当下中国和美国在贸易战、关税战上正在较劲。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中国大量的商品没办法卖到美国了,那么中国要想办法把这部分商品卖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者卖到中国国内。
所以我们需要在世界上广泛的团结朋友,同时要在国内扩大内需,争取尽可能的把原本卖到美国、现在卖不到美国的那部分产品,给消化掉,或者叫替换掉。
这么要紧的时候,如果巴基斯坦和印度打起来了,中国必然分心,必然影响中国解决贸易战带来的困难。
中美贸易战是4月2日开打,4月9日正式实施。中国是4月4日宣布反制措施。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4月9日召开了周边工作会议。
有的朋友有点纳闷,为什么在贸易战、关税战的关键时期要召开周边工作会议?
原因有二:
一是,跟美国的关系就这样了,那么我们的外交工作就要把周边工作突出出来。
中国的外交工作格局是这样的: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所谓大国是关键,主要就是在说美国。贸易战开打,跟美国的关系也就这样了,那么原本排在第2位的周边工作,事实上就上升到第1位了。
二是,为了打赢贸易战、关税战,我们特别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不能让我们的周边出现动荡,来分散我们的精力和资源。
这就是,贸易战刚一开打,中国就召开周边工作会议的原因。
在贸易战、关税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工作这么重要,中国对周边工作这么重视,作为铁杆盟友的巴基斯坦,不可能不密切配合中国。
所以我的判断是,即便巴基斯坦平时支持恐怖分子搞印度,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搞。
同时我们还可以反向思维,在贸易战、关税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周边问题,对于中国打赢贸易战和关税战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的敌人,会不会选择在这个领域下手呢?
如果提前几天,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还很难做出判断,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当我们还不能准确判断的时候,周边真的出了问题。
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和敌人都想到一个地方去了?
而好巧不巧的是,4月22日爆发恐怖事件的前一天,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专机落地新德里,访问印度,为期4天。
也就是说,发生恐怖事件的时候,万斯正在印度。印度总理莫迪不经调查就认定这是巴基斯坦干的,而且宣布对巴基斯坦的一系列制裁措施的时候,万斯就在印度。
这就是这件事情的玄机。
从表面上看,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事,好像跟中国和美国没关系。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要打起来,是武装冲突,好像和贸易战、关税战没关系。
但是从可能性上、逻辑性看,这仍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这仍然是关税战和贸易战的一部分。
当然我这只是推理,只是可能性之一,请注意,是之一。
如果我这个推理成立,那么就说明,美国在贸易战和关税战上实在撑不住了,所以才出了这样一个下三滥的招数。
那么事情什么时候可以真相大白呢?我想非常悲观地回答朋友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真相大白。国际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作为中国,应该对这件事情作出相应的反应,作出反应的时候,应当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当然,这可能不是唯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