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林彪,都是开国元帅,那谁的地位与功劳更高呢?
中国是一个出名将的国家,像古代的孙膑、韩信等。近代史上也涌现出了很多军事人才,1955年毛主席分别授予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十位军事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他们的功绩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同为元帅之职,受到别人的比较也是在所难免的。其中彭德怀与林彪这两位元帅是最喜欢被人所提及的。毕竟这两位都曾经指挥过百万级别军队的将领,两位都是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成长起来的统帅。一位是“横刀立马,纵横沙场”的“彭大将军”,一位是率领四野“无与伦比的常胜元帅”林彪,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彭德怀与林彪,谁的地位与功劳更高呢?但是需要事先声明的一点事,我们只是想客观陈述一下两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两位元帅作为革命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不存在高低区别的。
彭德怀,出生于中下农的家庭,家里很贫苦,更令人悲伤的是,彭德怀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母亲去世,父亲又卧病在床,彭德怀只得中断了已经读了两年的私塾,外出谋生。在他成为一名军人之前,曾经给人家放过牛,也曾做过小工学徒,下煤窑做矿工。直到1922年,他考入了湖南的陆军军官讲武堂,情况发生了转变。毕业后回到了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的彭德怀带领部队接受国民革命军改变,投身伟大的北伐战争,期间他认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共产主义观。
彭德怀
1928年升任团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这个时候正是反动军阀磨刀霍霍挥向中国共产党人的时候,看的出来彭德怀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片赤诚。1928年7月22日,其与黄公略、滕代远等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并和他们一起创建了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第5军军长兼第13师师长,之后率领第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伟大领袖、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
井冈山会师
作为一个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也曾经执行过“左”倾冒险主义,攻入长沙达三日,因为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他开始意识到错误的军事路线带给中国革命的可怕的后果。所以在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了毛主席的主张,执行了新的革命斗争路线,使中国革命避免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1935年6月第一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毛主席北上的路线,反对张国焘错误的活动。1935年9月,第一方面军与第三方面军合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尤其是在新的路线的指引下,彭德怀取得多场战役的胜利,以至于毛主席都写诗夸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彭德怀也投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在这场战争中,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即第18集团军的副总司令,主要协助朱德,开展游击战,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与国民党军配合作战,并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接着彭德怀等人又在华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指挥壮大之后的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令人头疼的是,这时候的彭德怀不但要领导对日作战,还要留意友军的小动作,在与日军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还要与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的时候,是要注意分寸的——既要将其打疼了,使其不敢再肆意妄为,又不能打得太狠,打得太狠就是直接将其消灭掉,那就是等于跟国民党正式开战呀!
1940年,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战役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两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超过五千挺等等,除此之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日军军用物资,此战,打破了国民党顽固势力到处散布的我军消极抗战的谣言,使得蒋介石都通电祝贺;此战不仅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更是鼓舞了全国人民继续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
彭德怀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毛主席作战方针的指示下,以3万部队同国军23万之众周旋作战,采取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胜利,逐渐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计划。1948年2、3月间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举歼敌五个旅,于4月22日收复延安。1949年后,彭德怀军事、政治手段并用,解放了西北五省。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想彭老总真的是战功赫赫。而与彭德怀相比,林彪的历程则显得异常“顺利”,9岁入私塾,13岁之时,就读于由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15岁转到武昌共进中学求学,后来顺利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十八岁的时候成为了国共双方共同创办的名校黄埔军校的第四期的学生,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波澜不惊,但是后来也为中国的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彪
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随后加入北伐战争对孙传芳的战斗;1927年参加完第二次北伐之后,由于国民政府反革命政变的开展,其所在部队被预定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之一。辗转于不同的战场之中让其充分发挥了军事天赋,极致灵敏的作战风格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林彪这传奇的一生由此开始书写了。他那被压抑很久的军事才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便得到了彻底的发挥。打击侵华日寇的抗日战场成为了林彪的成名之战。
抗战爆发后,林彪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他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为他自己、为他党和组织,也为他的祖国与人民赢得了荣誉与鼓舞。该次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埋伏日军的115师,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物资,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所获得的第一场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更是极大鼓舞了经历多次挫败的中国抗战军民的士气,使得喧嚣尘上一时的“抗日速亡论”以及投降主义思潮得到极大的遏制。同时,从小的方面来,这场战斗的胜利也为林彪赢得了个人的声誉,使其从此跻身抗日名将的行列。
1938年3月2日,在路过隰县以北千家庄时,由于林彪骑着大洋马,穿着缴获过来日本军大衣,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误以为其是侵华日军就开枪射击并打中了他,从此林彪就告别抗日的战场,去苏联养了一段时间的伤。后来,林彪伤愈回国,参与组织、领导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逐渐扭转了中共军队被动挨打的局面,并于1947年 9月发动的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47万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攻打好了良好的开端。因而,对于党和人民,林彪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
至于他后来为什么反对出兵朝鲜,可能他当初只是一个纯粹军人有关系。我们知道,朝鲜战争不只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政治游戏,双方都把军事当政治玩、把政治军事化。林彪单纯地从军事层面分析了出兵朝鲜对我国的不利从而得出我军没有战胜美军的能力与可能,但是他忘了这场战争不仅是战争,也是政治游戏,规则只有一条,谁先怕了谁就输,因为中国这一方面不止会尽全力,还有苏联的老大哥支持,更有几亿人口的支持,而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使得其不可能倾其所有来中国拼。一向英明神武的林彪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断送了他在军届的神话。
而彭德怀对于抗美援朝则表示支持态度,他坚决同意出兵朝鲜的主张,并且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挂帅出征。期间,他克服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通过五次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并且使其处于被动防守状态,配合谈判桌上斗争,最终迫使美军在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获得胜利的战争书上签字,打的美国人喊:“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看到这我们不得不说,这些由彭德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是应该永远不记忆与缅怀的。彭德怀元帅不仅参加了党和人民救亡图存的运动,还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他打出的不只是新中国的生路,还打出了中国人的脾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建设时期。彭德怀元帅的功劳,是文字所无法冲锋表达的,我们在这里致以崇高的敬意。
而彭德怀在抗美援朝中所取得的贡献,更是提升了他的地位,林彪虽然位列其后,但彭德怀元帅与林彪元帅,两人都是战绩彪炳的军事家,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他们的功劳大小是不能简单地拿来比较的,我们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述。至于最后的评价,还是交还给历史本身吧。